前六天发送旅客4.37亿人次 “智慧”春运让出行更便捷
●长江商报记者徐靓丽
17日凌晨0时04分,从广州南出发的G4684次列车提前6分钟抵达武汉站9站台,这是2020年春运首班零点后抵达的“红眼高铁”。随着春运进入年前最高峰,为方便旅客返程,武铁从1月16日起至23日,利用高铁线路检修间隙加开“夜行动车”提升运力,武汉三大站均有夜行公交接驳旅客。
2020年春运,全国铁路、道路、水路、民航累计发送旅客预计达30亿人次,比上年相比总量基本持平、略有增长。对比近几年春运数据,客运量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。从2017年至今,春运总量基本维持在29亿至30亿人次。尤其近两年,春运总量快速增长的态势彻底改变。“综合分析,随着我国城乡、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协调,春运迁移人口总量增长放缓,长距离迁移比例降低,供需总量矛盾呈缓和趋势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分析。
科学调度乘客出行更方便
17日凌晨的武汉站,除了0时04分抵达的G4684次列车,还有0点前抵达的G4583次、G4587次两班高铁,不到半小时内,有2600余名旅客抵达武汉站。工作人员通过站内引导,将乘客引导到公交站、出租车候车点。0时21分,一辆610路夜行公交抵达公交车站,这是一辆通宵公交,原来在零点后是一小时一班,春运期间增加了发车频次。除了610路,还有525路等夜行公交,武汉站方面还有551路承担红眼高铁专车对接,时间为23:00、23:15、23:45、24:00,对接专车行驶线路为武汉火车站走友谊大道到洪山广场地铁站。武汉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透露,他们可以通过工作群,及时与站区、公交部门进行联动,对出租车进行电召,让凌晨抵达的乘客能够尽快疏散。
为确保汉口、武昌两大火车站的深夜客流及时疏散,公交二公司及时与火车站综管办联系,收集列车晚点信息,并根据实时变化,在有计划调整公交运力、全力提升公交运营效率、准点运营通宵公交的基础上,还在汉口火车站储备了5台“红眼班车”,一旦遇到客流井喷,立即上线疏散,确保春运旅客走得了、走得好。
实际上,在每年春运开始之前,各部门都会联动,在结合大数据的基础上,对当年春运客流、走向、高峰时段进行预估,同时布置相应的应急预案。如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预测,2020年春运期间武汉市铁路、公路、航空总客流量在1500万人次左右,武汉120万高校大学生放假潮将与务工流、探亲流形成多重叠加,客流高峰可能在短时间内加重。腊月二十至二十九将出现第一波客流高峰。针对客流高峰出现的时段,铁路、航空等部门相应增加了运力,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则相应作出了交通对接、疏散的预案。
春运前六天全国发送旅客4.37亿人次
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17日透露,春运前六日(1月10日至15日),全国铁路、道路、水路、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4.37亿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2.7%。其中铁路发送旅客6982.6万人次,增长21.8%;道路发送旅客3.51亿人次,下降0.6%;水路发送旅客493.2万人次,增长4.4%;民航发送旅客1121万人次,增长7.1%。高铁、民航、水运出行量增加,道路客运量下降。节前学生流、务工流、探亲流等客流高度叠加,客流高峰明显。
百度地图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《2020年度春运出行预测报告》显示,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孩子选择“反向春运”。预计重庆、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西安、长沙、郑州将成为今年十大热门反向春运的目的地,大城市每逢过年变身“空城”的现象将有所改变。
除了高铁网络更加密集、红眼高铁在高峰期开行以外,今年春运铁路出行还推出了“候补购票”、电子客票等新举措,部分大城市还推出了高铁-地铁一次安检的便捷举措,让乘客出行更方便。网上订餐、车站智能导航、移动支付、在线选座等便民利民举措更加优化完善。
5G信号、无线充电、350公里时速自动驾驶、低能见度运行盲降系统……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、大兴机场投入春运,不仅让2020年春运更加智能,也代表了未来春运的大趋势。铁科院机车车辆所副所长、研究员张波说,智能京张高铁体验列车能够实现车站自动发车、区间自动运行,全身2000多个监测点,对自身状态全面监控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